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省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省十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格式:pdf页数:21页大小:1.8 M上传日期:2025-06-05 16:39浏览次数:222U1 侵权/举报

化学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O~16Na~23Mg~24S~32Cu~64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流浪地球2》向观众展示了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超级计算机550W等超前的科技幻想,探讨了数字生命、人工智能等科技伦理问题。它们与化学有着密切联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晶体硅可用于光伏发电B.富勒烯、石墨烯都是含碳化合物C.新型陶瓷碳化硅(SiC)可作耐高温结构材料D.我国提出网络强国战略,光纤线路总长超过三千万公里,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答案】B【解析】【详解】A.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具有效率高、寿命长、性能可靠的优点,晶体硅可用于光伏发电,故A正确;B.富勒烯和石墨烯都是碳元素的单质,故B错误;C.新型陶瓷碳化硅(SiC)可作耐高温结构材料,且有高的抗弯强度,优良的抗氧化性,故C正确;D.光纤的主要成分是SiO2,还有少量的P2O5与GeO2,故D正确;故选B。2.化学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生命科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页/共21页A.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剂,但不可作为防腐剂B.工业冶炼铝的方法是加入冰晶石电解熔融的氯化铝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D.有“OTC”标识的药物为非处方药,消费者不需要凭医生处方,可自行购买和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A.食盐是常见的调味剂,也可作为防腐剂,用食盐腌制食品将食物脱水以后达到防腐的目的,A错误;B.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B错误;C.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油脂虽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但比高分子化合物要小得多,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非处方药包装上有“OTC”标识,无需医生处方,可自行购买,D正确;故选D。3.苹果酸分子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酸属于烃B.苹果酸含有2种官能团C.苹果酸可与乙醇发生加成反应D.1mol苹果酸可与3molNaOH发生反应【答案】B【解析】【详解】A.根据苹果酸的结构,该结构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不属于烃类,应属于烃的衍生物,故A错误;B.根据苹果酸的结构,该结构中含有羟基、羧基两官能团,故B正确;C.根据苹果酸的结构,该结构中含有醇羟基、羧基,能与酸或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故C错误;D.只有羧基能和NaOH反应,且羧基和NaOH以1:1反应,根据苹果酸的结构,第2页/共21页1mol苹果酸最多能和2molNaOH发生反应,故D错误;答案为B。4.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5.8gC4H10中的共价键数目为1.3NAB.100g46%的乙醇(C2H5OH)溶液中含有氧原子数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足量的O2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为NAD.足量铜与100mL18.4mol/L的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1.84NA【答案】A【解析】【详解】A.分子式为C4H10的物质有正丁烷和异丁烷两种,无论是正丁烷还是异丁烷,它们的结构中都有13个共价键,C4H10物质的量为0.1mol,含有共价键的物质的量为1.3mol,含有共价键的总数为1.3NA,故A项正确;B.在100g46%的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也是1mol;水的质量为54g,物质的量为3mol,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3mol,则此溶液中共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含有氧原子数为4NA,故B项错误;C.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所以标准状况下,22.4LSO2与足量O2的反应,生成的SO3分子数小于NA,故C项错误;D.+浓++,2mol浓硫酸转移2mol电子,由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Cu2H2SO4()CuSO4SO22H2O下与铜反应过程中会逐渐变稀,而稀硫酸与铜不反应,因此含1.84mol的浓硫酸与足量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小于1.84NA,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A。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O2(g)H2O(l)A.S(s)点燃SO3(g)H2SO4(aq)H2(g)O2(g)B.N2(g)高温高压、催化剂NH3(g)点燃NO2焦炭石英砂粗硅HClH2高纯硅C.高温△SiHCl3高温第3页/共21页提取食盐后的母液石灰乳盐酸溶液电解D.Mg(OH)2MgCl2Mg【答案】C【解析】【详解】A.S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SO2,SO2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生成SO3,故A项错误;B.NH3和O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H2O,故B项错误;C.工业上利用石英砂与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制得粗硅,粗硅与HCl反应可制得SiHCl3,然后用H2还原气体产物,便可制得高纯硅,故C项正确;D.电解MgCl2溶液,类似于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镁,不能获得Mg,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C。6.最近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在酸性介质中利用电解原理进行电化学固氮的方法,反应机理示意图如图,氨气在催化剂电极表面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存在H+发生氧化反应转化为H原子B.在该过程中,氮气分子中N≡N断裂产生N原子C.在催化剂作用下,N2与H原子反应可能生成N2H4和NH3两种产物D.与传统工业合成氨法比较,电化学固氮法会消耗大量电能,没有研究价值【答案】C【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H+转化为H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A错误;B.由图可知,N2生成了NH3,但是不存在N原子,B错误;C.由图可知,在反应过程存在N2H4和NH3,C正确;D.与传统工业合成氨法比较,电化学固氮法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比较温和,具有研究价值,D错误;故选C。7.历史上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和“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之一的洛杉机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人们深刻认识到汽车尾气的危害性。汽车尾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受紫外线作用可产生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其中第4页/共21页某些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丙烯(CH2=CHCH3)中所有原子共平面B.O2和O3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C.反应Ⅰ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NO2不是酸性氧化物【答案】A【解析】【详解】A.丙烯(CH2=CHCH3)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不可能所有原子共平面,故A错误;B.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氧的两种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C.NO与O3反应生成NO2,反应I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升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与水反应只生成对应酸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NO2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D正确;故选A。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向溶液中逐滴滴加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2++-+++++2-A.Ba(OH)2NH4HSO4Ba2OHNH4HSO4=NH3·H2O+H2O+BaSO4↓+2+3+B.Fe3O4和足量稀硝酸反应:Fe3O4+8H=Fe+2Fe+4H2O--C.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H2O+ClO=HClO+HSO3强碱性溶液中将2+氧化成:2++-++-++D.NaClOMnMnO2MnClOH2O=MnO2↓Cl2H【答案】A【解析】【详解】A.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H4HSO4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故正确;Ba+2OH+H+SO4+NH4=BaSO4↓+NH3•H2O+H2OAB.Fe3O4中铁元素化合价有+2、+3,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将Fe3O4粉末溶于足量的稀硝酸,离子方程式:+-3+,故错误;3Fe3O4+28H+NO3=9Fe+NO↑+14H2OB第5页/共21页-C.HClO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硫能够还原次氯酸根离子,产物中HClO与HSO3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故错误;SO2+ClO+H2O═SO4+Cl+2HC+2+D.在强碱性溶液中与H不共存,,次氯酸钠将Mn氧化成MnO2,离子方程式:-2+--ClO+Mn+2OH=MnO2↓+Cl+H2O,故D错误;故选:A。9.用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pH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编温度pH号/℃①251②451③257④251A.实验①在15min内M的降解速率约为1.3310-2molL-1min-1B.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②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C.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①③证明pH升高,不利于M的降解D.实验③和④对比,说明M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快【答案】AD第6页/共21页【解析】【详解】A.由图中数据,可知15min内Δc(M)=(0.3mol/L-0.1mol/L)×10-3=2×10-4mol/L,则实验①中0~15min内M的降解速率为2×10−4mol/L÷15min=1.33×l0-5mol/(L•min),故A项错误;B.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实验②相对于实验①,M降解速率增大,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②的温度高,所以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故B项正确;C.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看出实验①相对于实验③,M降解速率增大,由表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③的pH高,所以说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故C项正确;D.实验③和④相比,起始浓度不一样,pH也不一样,无法得出M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快慢的关系,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AD。10.以某铜渣(含少量Ag)为原料制备硫酸铜的实验步骤为:向题图所示装置中加入铜渣,分批加入稀HNO3和稀H2SO4混合溶液,滴加的间隔鼓入氧气。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后过滤,从滤液中分离得到硫酸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氯化钠可除去溶液中少量的Ag+B.将含硫酸铜的滤液蒸干、灼烧得CuSO45H2OC.当观察到鼓入O2时不再出现红棕色,表明反应停止D.与直接用稀硝酸溶解铜渣相比,加入稀硫酸及鼓入氧气可节约硝酸用量【答案】B【解析】【分析】铜渣和混合酸反应溶解,得到以硫酸铜为主的混合溶液,为了充分利用稀硝酸,在反应过程中不时的通入氧气,使生成的NO气体转化为硝酸,减小硝酸的消耗。由于杂质也能被硝酸溶解氧化,为了能把反应后溶液中的Ag+完全除去,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使硫酸银转化为更难溶的氯化银沉第7页/共21页淀,然后过滤,滤液即CuSO4溶液。【详解】A.氯化银难溶于氢离子,加入氯化钠可除去溶液中少量的Ag+,故A项正确;B.硫酸铜晶体含结晶水、应用冷却结晶法获得,将含硫酸铜的滤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可得CuSO45H2O,故B项错误;C.当观⋅察到鼓入O2不再出现红棕色(NO2气体),表明NO已不再产生,反应停止,故C项正确;D.直接用稀硝酸溶解铜渣时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不能被利用,而加入稀硫酸及鼓入氧气均可节约硝酸用量,故D项正确;故本题选B。11.已知反应:2Na2SO3+O2=2Na2SO4。在291.5K时,1.0L溶液中Na2SO3初始量为10mmol(1mo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