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试卷>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格式:pdf页数:17页大小:1.4 M上传日期:2025-06-05 16:39浏览次数:340U1 侵权/举报

2021级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32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顺利往返、“天宫课堂”如期开讲及“华龙一号”核电海外投产等,均展示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氧化性气体B.飞船返回舱表层材料中的玻璃纤维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C.探测器使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板,其主要成分是SiO2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235与238互为同位素D.92U92U【答案】D【解析】【详解】A.冬奥会“飞扬”火炬所用的燃料H2为还原性气体,A错误;B.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B错误;C.探测器使用的硅太阳能电池板,其主要成分是晶体硅,C错误;.235与238的质子数都为,中子数分别为、,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两D92U92U92143146者互称同位素,D正确;答案选D。2.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等多种大气污染物B.CO2、NO2和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因C.雷雨天气有少量HNO3降落地面,可促进植物生长D.工业废气中的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第1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汽车燃料燃烧时,在发动机内N2与O2会化合生成NO,燃料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等,所以尾气中含有NO、CO等多种大气污染物,A正确;B.CO2是温室气体,但它不能形成酸雨,NO2和SO2才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不正确;C.雷雨天气时,有少量N2与O2反应生成NO,进而生成NO2,最后与水反应生成HNO3,HNO3降落地面后与土壤中的盐反应生成硝酸盐,可促进植物生长,C正确;D.工业废气中含有SO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最后转化为石膏,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等,D正确;故选B。3.下列事实与括号中物质的性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浓硝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密度减小(硝酸有强氧化性)B.NO暴露于空气中变红棕色(NO有氧化性)C.氢硫酸久置时变浑浊(H2S有还原性)D.光照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时,气体颜色变浅(甲烷有可燃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硝酸溶液的密度比水大,且浓度越大密度就越大。浓硝酸具有挥发性,若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由于硝酸的挥发导致溶液浓度变稀,硝酸的密度减小,这与硝酸有强氧化性无关,A错误;B.NO暴露于空气中,NO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在该反应中NO表现还原性,B错误;C.由于O2的氧化性比S强,氢硫酸久置时,H2S会被溶解在溶液中的O2氧化产生难溶于水的S单质,导致溶液变浑浊,H2S表现了还原性,C正确;D.光照甲烷与氯气混合气体时,气体颜色变浅是由于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消耗了Cl2,使其浓度变小,与甲烷的可燃性无关,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4.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或做法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操作或做法目的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制备NO2第2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实验室将生成的乙酸乙酯导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可使产品更加纯净C实验室加热NH4Cl固体制备NH3向硝酸酸化的溶液中滴加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2-DABaCl2ASO4A.AB.BC.C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发生反应生成NO,而不能生成NO2气体,A不正确;B.将乙酸乙酯导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可去除乙酸、溶解乙醇,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从而使产品更加纯净,B正确;C.加热NH4Cl固体时,分解生成的NH3和HCl在试管口遇冷又会化合重新生成NH4Cl,不能用于制备NH3,C不正确;D.向硝酸酸化的A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的沉淀可能是BaSO4,也可能是AgCl,所以不能用于检验溶液中含有2-,不正确;ASO4D故选B。5.部分含氮物质的“价-类二维图”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图中所标转化关系中有4个反应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B.雷雨天可实现B→C→D→E→F转化C.B→A的反应是实现人工固氮的重要反应D.H制A的反应通常要加碱并加热来实现第3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A【解析】【分析】由价类二维图可知,A为NH3,B为N2,C为NO,D为NO2,E为HNO3,F为硝酸盐,H为铵盐,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5个反应都有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雷雨天,氮气与氧气放电条件下生成NO,NO会被氧化成二氧化氮,然后与水反应转化为硝酸,最后变为硝酸盐,故雷雨天可实现B→C→D→E→F转化,B正确;C.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是氮的固定,C正确;D.铵盐与碱共热会生成氨气,D正确;答案选A。6.柳树皮中的水杨酸可与乙酸酐发生下列反应生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水杨酸和乙酰水杨酸均有两种含氧官能团B.该反应的类型为加成反应C.一定条件下,乙酰水杨酸既能发生酯化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D.反应式中有三种物质可直接与小苏打水溶液反应产生CO2【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水杨酸中含有羧基和酚羟基两种含氧官能团,乙酰水杨酸中含有羧基和酯基两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B.该反应中,水杨酸分子中羧基上的H原子被乙酸酐中的CH3CO-取代,生成乙酰水杨酸和乙酸,所以反应的类型为取代反应,B不正确;C.乙酰水杨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和酯基,一定条件下,前者能发生酯化反应,后者能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D.反应式中,水杨酸、乙酰水杨酸、乙酸三种物质分子中都含有羧基,可直接与小苏打水溶液反应产生CO2,D正确;第4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故选B。7.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可用如下模型表示(“-”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过程I是吸热过程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状态a的总能量大于状态d的总能量D.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过程Ⅰ分子化学键断裂形成原子,属于吸热过程,选项A正确;B.该反应为氢气与氧气反应,属于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B正确;C.氢气燃烧放热,则a的总能量大于d的总能量,选项C正确;D.该反应可通过燃料电池,实现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不一定只能以热能的形式进行,选项D不正确;答案选D。8.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我国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①燃烧时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②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③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④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⑤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可减少碳排放A.五个B.四个C.三个D.两个【答案】A【解析】第5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详解】①燃烧是放热反应,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①正确;②由图可知,水在光、催化剂(或电解)作用下可以得到氢气,光能(或电能)可以转化为化学能,②正确;③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氢气在催化剂条件下得到汽油、甲醇等,汽油、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则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可以相互转化,③正确;④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气体,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变暖,④正确;⑤使用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可减少火力发电,可减少碳排放,⑤正确;综上,5个均正确,答案选A。9.用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答案】D【解析】【详解】A、当铜丝与浓硫酸接触时才能反应,当往上抽动铜丝时,铜丝与硫酸不接触,反应停止,故可通过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故A正确;B、SO2具有漂白性,可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故B正确;C、SO2为酸性气体,具有污染性,可与碱发生反应,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故C正确;D、铜与浓硫酸反应后①中溶液显蓝色即可证明有CuSO4生成,无需向其中加水,并且将水加入浓硫酸中会使试管中液滴飞溅,发生危险,故D错误。答案选D。10.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第6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直接变成黄色D.a和b用导线连接后,Fe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的Cu2+向铜电极移动【答案】C【解析】【详解】A.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铜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因此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故A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铁作负极,铜作正极,因此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故B正确;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中铜离子都会减少,铁变为亚铁离子,溶液颜色变浅,故C错误;D.a和b用导线连接后,Fe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根据离子“同性相吸”原理,因此溶液中的Cu2+向正极即铜电极移动,故D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探究与创新能力”是化学的关键能力。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操作或现象A制作简单原电池将铁钉和铜丝连接插入乙醇中即可形成原电池B验证碳能与浓硝酸反应向浓硝酸中加入红热的碳,产生红棕色气体C鉴别溴蒸气和NO2分别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第7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D除去乙烷中的少量乙烯通入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乙醇是非电解质,不能作电解质溶液,A错误;B.浓硝酸受热分解能放出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所以向浓硝酸中插入红热的碳,产生红棕色气体,不能证明是碳与浓硝酸反应,B错误;C.因为溴蒸气能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浅黄色溴化银沉淀,所以将溴蒸气和NO2分别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浅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气,C正确;D.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杂质,D错误;答案选C。12.已知反应Fe2FeCl3=3FeCl2,下列措施不能增大该反应速率的是A.将铁片换成铁粉B.增大FeCl3溶液的浓度C.增大压强D.适当升高温度【答案】C【解析】【详解】A.将铁片换成铁粉,增大了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A不符合题意;B.增大反应物FeCl3溶液的浓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有效碰撞几率增大,可增大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C.此反应无气体参加或生成,增大压强,不能增大该反应速率,C符合题意;D.适当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目增大,有效碰撞几率增大,能增大反应速率,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13.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在实验室进行如下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步骤①中肯定用到的仪器有蒸发皿第8页/共17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B.步骤③所需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C.步骤④中H2O2的作用为催化剂D.“粗碘”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钠固体,可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答案】B【解析】【详解】A.步骤①为灼烧,用到酒精灯、三脚架、泥三角与坩埚,A错误;B.步骤③为过滤,所需玻璃仪器为漏斗、烧杯、玻璃棒,B正确;C.步骤④H2O2的作用是氧化剂,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WORD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