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都城遗址。城墙周长近7公里,挖土量约174万立方米。城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和祭祀区,是商王和大贵族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城外有居民区、较大规模的铸铜和制陶制骨作坊遗址等。由此可知当时A.王权借助神权决策B.国家组织能力较强C.阶级分化开始出现D.手工业技术趋成熟2.据《魏书》记载,398年北魏立国时,太祖拓跋珪令:“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此后对黄帝的祭祀行为越来越常见。最终在496年春,北魏朝廷以诏令的形式,法定黄帝为内迁北族的祖源。这一现象A.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B.为北魏迁都长安奠定基础C.反映内迁造成民族隔阂消解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3.图1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3年一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A.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B.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C.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D.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4.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商人子孙可以参加科举,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一现象A.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活力B.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C.反映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D.颠覆了士贵商贱的传统观念5.明清时期,乡贤祠成为供奉祭祀德行著闻的乡贤的祠堂,由地方官主持修建。祠内神主(乡贤牌位)名义上属于地方乡里,实际上是国家祭祀的人神,其体现的价值标准需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据此可知当时A.地方认知和国家意志互动良好B.儒法并用规范基层治理C.乡贤文化主导了社会主流价值D.君主专制得到逐步加强6.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时招股艰难,资本不足20万两。到1880年资本已达百万两,还出现了“增发股票,立刻被抢购一空”的景象。这一变化A.表明了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企业B.体现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C.刺激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实现了洋务派求富的目标7.严复在论及西方文化的真谛时说,“夫西洋之于学,……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其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该论述意在强调A.思想自由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学习西方8.下表是1936年毛泽东部分书信的摘编。据表可知,毛泽东意在时间致信对象部分内容1936年5月25日阎锡山(太原绥靖公署主任)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1936年8月14日宋子文(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主席)恢复贵党1927年前孙中山先生之革命精神,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则非惟救国,亦以自救。1936年9月22日蔡廷错(十九路军将领)特向先生及十九路军全体同志提议,订立根据新的纲领之抗日救国协定。A.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缓解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压力C.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D.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开展9.新汴河是为综合治理淮河而修建的一条人工河,建造于20世纪60年代。在建设过程中,物资供应得到全国各地支援,工地上开展劳动竞赛,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该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千五百多万亩耕地的排洪排涝问题,开辟了皖苏新的内河航线。新汴河工程A.是六十年代克服国民经济困难的产物B.反映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C.彻底解决了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问题D.有效改善了皖苏地区国民经济的布局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年粮食总产量为30476.5万吨,2022年达到68653万吨。这一成就A.缘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B.表明我国已实现粮食自给C.得益于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D.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11.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284—305年在位)与授予自己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称号的屋大维不同,他自称约维乌斯,意即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在尘世的代表,还通过宗教和礼仪,不断强化他“众神之父”的形象。此举A.破坏了罗马的共和政体B.促进罗马君主政治形成C.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D.维护了罗马的元首制度12.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A.地理位置决定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B.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基辅罗斯文化C.俄罗斯继承了基辅罗斯的外交传统D.基辅罗斯外交深受多方因素的影响13.图2是17世纪荷兰代尔夫特陶工仿制的具有中国风格的瓷盘,上面装饰有抽着烟斗的仙人图案。该瓷盘反映了A.荷兰的海外殖民扩张B.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C.全球贸易中心的转移D.荷兰手工制造的发达14.1918年匈牙利、波兰成立共产党,1919年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改名为共产党,1921年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共产党相继诞生。这些政党都加入了列宁创建的共产国际。这体现出A.共产主义运动取得全面胜利B.大多数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C.民族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D.十月革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15.1952年,美国政府开始资助富兰克林图书项目,协助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进行创作和翻译,影响遍及伊朗、埃及、巴西、印度、新加坡等国。此举主要目的是A.推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B.扭转美苏争霸中的被动局面C.维护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导D.强化自身在世界范围的影响16.据统计,1960年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72.3亿美元,1980年为2392亿美元,20年中增长了约12.9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单一经济模式的彻底改变B.民族独立解放了生产力C.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D.国际环境的和平与稳定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西周末年,太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春秋时齐相晏婴继承他的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和与同异”。孔子基于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继承并发展前人关于“中”与“和”的观念,提出了中庸思想,进而上升为“和而不同”“和为贵”这些经典命题。子思继承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在《中庸》中对“中”与“和”这两个观念加以联系,提出中和思想。在儒家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家不断充实中和思想的内涵,使之成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哲学智慧。 摘编自陈苗苗等《儒家中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材料二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形成,既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和互助论的影响。在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中,他通过对调和本义的研究,把调和定义为两存和竞立,并以调和对近代中国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进行理性思考。在新旧调和中,他主张用新的取代旧的,立足点在于开新。在中西调和中,他主张由吸收西洋文明的长处逐渐转变为在融合现有东西文明基础上创造第三种文明,十月革命后他认为“俄罗斯之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由此,李大钊的文化调和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独特性,也成为形成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动因之一,这使他的前后期思想处于一种转折与连续中. 摘编自杨芳《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的政治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思想在当时的意义。(1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和思想的当代价值。(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英国城市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港口、矿山、冶炼等具有专门功能的城市迅速崛起,大批工业城市跻身世界名城。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超过50%,提前一个世纪达到目前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在两百多年的城市化实践中,英国城市走过了集群化、郊区化、逆城市化道路,经历了自发蔓延、先放任后治理、法制管理、规划先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材料二20世纪40年代起,印度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即使这样,印度仍然是农业国家,因为它80%的人口基本上居住在遍布全国的60万个村庄里。根据今日印度城市生活来看,其情况是十分严重的:50%市区人民处境困苦;另外还有市区底层的1%群众的生活条件比农村的赤贫者更为恶劣.每天有大量人口从全国各地乡村迁移到城市,使城市中心拥挤不堪,接踵而来的污染、交通拥挤、失业、犯罪等问题自不待言。——摘编自胡崇庆《印度的城市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城市化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材料一说明你对城市治理的认识。(9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建构完善国家形象的过程。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78年),重点建构的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红色中国”的形象;第二阶段(1979—2008年),重点建构的是顺应全球化大潮的“开放中国”的形象;第三阶段是(2009—2019年),重点建构的是负责任大国的“全球中国”的形象。围绕材料,选择一种或多种国家形象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
1/4
2024 年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统一监测
历 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都城遗址。城墙周长近 7 公里,挖土量约 174 万立方米。城
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和祭祀区,是商王和大贵族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城外有居民区、较大规模
的铸铜和制陶制骨作坊遗址等。由此可知当时
A. 王权借助神权决策 B. 国家组织能力较强
C. 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D. 手工业技术趋成熟
2. 据《魏书》记载, 398 年北魏立国时,太祖拓跋珪令:“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
为土德”,此后对黄帝的祭祀行为越来越常见。最终在 496 年春,北魏朝廷以诏令的形式,
法定黄帝为内迁北族的祖源。这一现象
A. 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 为北魏迁都长安奠定基础
C. 反映内迁造成民族隔阂消解 D. 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3. 图 1 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 140—前 87 年在位)部下击
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 73 年一前 49 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
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 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 B. 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
C. 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 D. 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4.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商人子孙可以参加科
举,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一现象
A. 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活力 B. 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反映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 D. 颠覆了士贵商贱的传统观念
5. 明清时期,乡贤祠成为供奉祭祀德行著闻的乡贤的祠堂,由地方官主持修建。祠内神主(乡
贤牌位)名义上属于地方乡里,实际上是国家祭祀的人神,其体现的价值标准需符合整个社
历 史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务必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早中期都城遗址。城墙周长近 7 公里,挖土量约 174 万立方米。城
内东北部有宫殿区和祭祀区,是商王和大贵族活动和生活的场所。城外有居民区、较大规模
的铸铜和制陶制骨作坊遗址等。由此可知当时
A. 王权借助神权决策 B. 国家组织能力较强
C. 阶级分化开始出现 D. 手工业技术趋成熟
2. 据《魏书》记载, 398 年北魏立国时,太祖拓跋珪令:“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
为土德”,此后对黄帝的祭祀行为越来越常见。最终在 496 年春,北魏朝廷以诏令的形式,
法定黄帝为内迁北族的祖源。这一现象
A. 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 为北魏迁都长安奠定基础
C. 反映内迁造成民族隔阂消解 D. 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3. 图 1 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 140—前 87 年在位)部下击
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 73 年一前 49 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
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 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 B. 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
C. 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 D. 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4. 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年),商人被编入坊廓户,成为国家编户齐民。商人子孙可以参加科
举,其人身财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这一现象
A. 增强了社会阶层流动活力 B. 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C. 反映了新生产方式的出现 D. 颠覆了士贵商贱的传统观念
5. 明清时期,乡贤祠成为供奉祭祀德行著闻的乡贤的祠堂,由地方官主持修建。祠内神主(乡
贤牌位)名义上属于地方乡里,实际上是国家祭祀的人神,其体现的价值标准需符合整个社
2/4
会的 价值观。据此可知当时
A. 地方认知和国家意志互动良好 B. 儒法并用规范基层治理
C. 乡贤文化主导了社会主流价值 D. 君主专制得到逐步加强
6.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时招股艰难,资本不足 20 万两。到 1880 年资本已达百万两,
还出现了“增发股票,立刻被抢购一空”的景象。这一变化
A. 表明了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企业 B. 体现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C. 刺激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实现了洋务派求富的目标
7. 严复在论及西方文化的真谛时说,“夫西洋之于学,……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其竭其耳
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该论述意在强调
A. 思想自由 B. 变法图强 C. 民主共和 D. 学习西方
8.下表是 1936 年毛泽东部分书信的摘编。据表可知,毛泽东意在
时间 致信对象 部分内容
1936 年
5 月 25
日
阎锡山
(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
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
1936 年
8 月 14
日
宋子文
(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主席)
恢复贵党 1927 年前孙中山先生之革命精神,实行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则非惟救国,亦以自救。
1936 年
9 月 22
日
蔡廷错
(十九路军将领)
特向先生及十九路军全体同志提议,订立根据新的
纲领之抗日救国协定。
A.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缓解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压力
C. 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D. 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开展
9. 新汴河是为综合治理淮河而修建的一条人工河,建造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建设过程中,
物资供应得到全国各地支援,工地上开展劳动竞赛,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该工
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千五百多万亩耕地的排洪排涝问题,开辟了皖苏新的内河航线。新汴河
工程
A.是六十年代克服国民经济困难的产物 B.反映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C.彻底解决了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问题 D.有效改善了皖苏地区国民经济的布局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 年粮
食总产量为 30476.5 万吨,2022 年达到 68653 万吨。这一成就
A.缘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 B. 表明我国已实现粮食自给
C.得益于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 D. 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11. 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284—305 年在位)与授予自己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称号的
屋大维不同,他自称约维乌斯,意即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在尘世的代表,还通过
宗教和礼仪,不断强化他“众神之父”的形象。此举
A. 破坏了罗马的共和政体 B. 促进罗马君主政治形成
C. 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D. 维护了罗马的元首制度
12. 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
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 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
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
A. 地理位置决定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 B. 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基辅罗斯文化
A. 地方认知和国家意志互动良好 B. 儒法并用规范基层治理
C. 乡贤文化主导了社会主流价值 D. 君主专制得到逐步加强
6.1872 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时招股艰难,资本不足 20 万两。到 1880 年资本已达百万两,
还出现了“增发股票,立刻被抢购一空”的景象。这一变化
A. 表明了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企业 B. 体现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
C. 刺激了早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 实现了洋务派求富的目标
7. 严复在论及西方文化的真谛时说,“夫西洋之于学,……且其教子弟也,尤必使其竭其耳
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该论述意在强调
A. 思想自由 B. 变法图强 C. 民主共和 D. 学习西方
8.下表是 1936 年毛泽东部分书信的摘编。据表可知,毛泽东意在
时间 致信对象 部分内容
1936 年
5 月 25
日
阎锡山
(太原绥靖公署主任)
敝军西渡,表示停止内战,促致贵部及蒋氏的觉悟
达到共同抗日之目的。
1936 年
8 月 14
日
宋子文
(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主席)
恢复贵党 1927 年前孙中山先生之革命精神,实行联
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则非惟救国,亦以自救。
1936 年
9 月 22
日
蔡廷错
(十九路军将领)
特向先生及十九路军全体同志提议,订立根据新的
纲领之抗日救国协定。
A.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缓解抗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压力
C. 放弃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 D. 促成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开展
9. 新汴河是为综合治理淮河而修建的一条人工河,建造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建设过程中,
物资供应得到全国各地支援,工地上开展劳动竞赛,涌现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动人事迹。该工
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一千五百多万亩耕地的排洪排涝问题,开辟了皖苏新的内河航线。新汴河
工程
A.是六十年代克服国民经济困难的产物 B.反映了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C.彻底解决了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问题 D.有效改善了皖苏地区国民经济的布局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1978 年粮
食总产量为 30476.5 万吨,2022 年达到 68653 万吨。这一成就
A.缘于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 B. 表明我国已实现粮食自给
C.得益于制度创新和科技进步 D. 解决了世界性的饥饿问题
11. 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284—305 年在位)与授予自己共和国“第一公民”(元首)称号的
屋大维不同,他自称约维乌斯,意即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在尘世的代表,还通过
宗教和礼仪,不断强化他“众神之父”的形象。此举
A. 破坏了罗马的共和政体 B. 促进罗马君主政治形成
C. 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D. 维护了罗马的元首制度
12. 基辅罗斯地处欧亚交界处,深受周边各种政治力量威胁,在常年战争中养成了强烈扩张
的传统;加之它选择了东正教信仰, 一定程度上又加强了外交的被动性,这些因素还深刻
影响着日后莫斯科公国及俄罗斯的外交。据此可知
A. 地理位置决定基辅罗斯的外交特点 B. 拜占庭帝国深刻影响基辅罗斯文化
剩余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还喜欢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相关推荐
-
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4-04-02 08:14
11页
-
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二模物理联考答案(定稿)
2024-04-02 08:14
10页
-
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二模物理联考
2024-04-02 08:14
6页
-
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二模数学试题
2024-04-02 08:14
14页
-
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化学试卷
2024-04-02 08:14
8页
-
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地理试卷
2024-04-02 08:14
6页
-
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2024-04-02 08:15
5页
-
2024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24-04-02 08:15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