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文档>基础教育>知识点>专题02 语言文字运用(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试题精练(学生版)
专题02 语言文字运用(二)-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试题精练(学生版)
格式:docx页数:11页大小:26.3 K上传日期:2023-11-14 16:47浏览次数:488U1 侵权/举报

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二)学生版附解析紧跟高考最新试题精心选取解析完备《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二)(共5练)【06《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上海市嘉定区一模】按要求完成题目。(1)下面是《红楼梦》中重要故事情节,选项中对这些故事情节发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梦游幻境②元妃省亲③黛玉焚稿④宝玉摔玉⑤黛玉葬花⑥宝玉出家⑦共读西厢⑧抄检贾府⑨香菱扶正⑩雨村断案A.①④⑩②⑤⑦⑧③⑨⑥B.④⑩①②⑤⑦⑧③⑥⑨C.④⑩①②⑦⑤③⑧⑥⑨D.①④⑩②⑦⑤③⑧⑨⑥【2022上海徐汇一模】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1)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编剧助理小徐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雨村判案B.元妃省亲C.探春理家D.香菱学诗(2)小汇作为第四届中国进博会志愿者,承担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话剧《红楼梦》海外巡演”拟写宣传广告的任务。小汇拟写的广告用词不恰当的一处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精心制作出品的话剧《红楼梦》将以全本演出的形式呈现在世界舞台。演出由上部“春夏·风月繁华”和下部“秋冬·食尽鸟归”组成,跨越四季,岁月沧桑〔甲〕。真与假、兴与衰、梦境与现实交织,营造出一个诗化却又真实的世界〔乙〕。艺术家们美轮美奂的表演〔丙〕和引人入胜的剧情〔丁〕将带领喜爱中国文化的您领略极致中式美学。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022上海长宁一模】《红楼梦》第一回中,有僧人说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他所指的人物是()A.甄英莲B.薛宝钗C.林黛玉D.贾迎春【07《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东城·二模】《红楼梦》中的诗词、灯谜、花签等常以物喻人。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黛玉得到的花签上画着一支芙蓉花,题有“风露清愁”四个字,花签背面有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请结合作品内容,解读这支花签的喻意。【2022·北京东城·二模】薛宝钗在众人眼中博学多才、乐于助人,但第48回香菱住进大观园要求学作诗,宝钗却先说“……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后又说“何苦自寻烦恼?……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宝钗为什么不赞成香菱学作诗?结合作品其他情节,说说你的理解。【08《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东城·二模】下列情节中,不是发生在贾宝玉身上的一项是()A.路谒北静王B.听曲悟禅机C.醉眠芍药裀D.杜撰《芙蓉诔》【2022·北京丰台·二模】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宁、荣二府的诸多女性有一个相同的身份:贾府媳妇。其中有贾赦的媳妇邢夫人、贾政的媳妇王夫人,有贾珍的媳妇尤氏、贾琏的媳妇王熙凤,以及贾珠的遗孀李纨等,她们活跃在小说中,性格各异,形象鲜明。请从小说中任选一位贾府媳妇,结合原著内容,简析其形象特点。【09《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对她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向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1)选文中加点人物指的是(   )A.贾故B.贾政C.贾琏D.贾珍(2)王夫人为什么说自己的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两个情节谈谈你的理解。(3)《红楼梦》第三回,作者从林黛玉的视角描写了贾府,纵观全书,作者还从其他人物的视角对贾家这个典型的封建贵族大家庭进行了介绍与描写。请写出一个这样的情节。【10《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丰台·高三期末】根据要求,回答问题。《红楼梦》(脂评本)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大醉绛芸轩”中写道:(宝玉)因又问晴雯道:“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就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搁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来给我孙子吃去罢。他就叫人拿了家去了。”此语段脂砚斋有批语说:“余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真真不错。”(1)“晴有林风,袭乃钗副”中的“林”“袭”“钗”分别指谁?(2)你是否同意“晴有林风”的评价?请结合原著内容简要分析。(二)参考答案【06《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上海市嘉定区一模】答案C【解析】宝玉摔玉,选自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雨村断案,选自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梦游幻境,选自第五回描写贾宝玉第一次梦游太虚幻境;由此可排除AD;元妃省亲,选自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黛玉葬花,共读西厢,均选自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但共读西厢情节在黛玉葬花之前,由此排除B。故选C。【2022上海徐汇一模】【答案】(1)D【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雨村判案”故事梗概:冯家和薛家因为争买一个丫头(其实是甄士隐女儿甄英莲)而发生争执,拐子收了冯家钱又把丫头卖给薛家,薛蟠便喝令手下人把冯家公子冯渊打死了。贾雨村正要判案的时候一个幕僚拦住他,给他看“护身符”,贾雨村便改了结果,向冯家说薛蟠得病死了,就多赔了点银子给冯家,冯家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贾雨村借此拉拢薛家。“雨村判案”中,英莲本是贾雨村恩人甄士隐的女儿,但贾雨村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着意讨好四大家族,体现了每个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而“四大家族”构成的权力结构也是由内到外一层层递减,内圈紧密的四大家族一荣俱荣,外圈薄弱的毫无关系的贾雨村也能借此与他们攀上关系,这充分体现了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差序格局”。“元妃省亲”故事梗概:元妃省亲时先看到大观园,暗叹过于奢华。后来与贾母等人相遇,都哭了一场。接着见了林黛玉、薛宝钗和薛姨妈,又见了贾宝玉,然后看了匾额,她着各人选一首题诗,薛、林二人得到赞誉。宝玉独作四首,薛宝钗看见他用了“绿玉春犹卷”这一句,提醒他元妃不喜欢“绿玉”一词,叫宝玉改成了“绿蜡”。宝玉作了三首,正在冥思苦想,黛玉见他只差“杏帘在望”一首,就帮他作了一首,让宝玉抄。其实黛玉本想今夜大展奇才压倒众人的,但元妃只命一人作一首诗,她只好作罢。结果元妃看了,喜之不尽,说最后一首为上。把山庄名改成了“稻香村”。之后再听了几出戏,也就散了。“元妃省亲”发生在贾家内部,是一种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体现了“差序格局”。“探春理家”故事梗概:探春理家一回实际上是贾探春、李纨和薛宝钗三个人共同管理荣国府,王夫人就叫贾探春出来帮助管理,然后又请上了薛宝钗。探春先拿自己母亲开刀,狠狠驳回了她要破坏祖宗旧例的野心;接着,她又把目光瞄准了凤丫头和贾宝玉,把前者的面子驳得分毫不剩,把后者不该花的钱一刀给裁得干干净净;最后,她又不惜得罪贾府内外众多的买办,把他们平日能搜刮得到的脂粉钱给夺了回来。这种种举措下来,虽说没能节省多少银子,但却杀倒了很多人的威势。“探春理家”发生在亲属关系之中,以“探春”为中心结成网络,取得了初步成效,体现了“差序格局”。“香菱学诗”故事梗概:香菱学诗可以分为黛玉指导读诗和香菱练习写诗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写黛玉指导香菱读诗。第二部分主要写香菱在黛玉的指导下练习写诗的过程。这一部分按香菱写诗由失败到成功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就是写作第一稿的过程,第一稿是在“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的情况下写成的,遭到了宝钗的否定,得到了黛玉的中肯评价。第二层亦即第二稿是在如痴如醉的苦思下完成,被宝钗评价为偏题,林黛玉则评价为只有景色,缺少人的灵性。第三层就是写香菱在阶前竹下“挖心搜胆”终于在梦中偶得,写诗获得成功。“香菱学诗”中,香菱本来与宝钗的亲属关系更近,但宝钗不愿意指导她,反而是与她关系较远的黛玉愿意指导,所以这则故事中没有体现“差序格局”。(2)C【解析】A.“岁月沧桑”:表示一段已然逝去的坎坷岁月。用在此处正确。B.“诗化却又真实的世界”:充满诗意的却又真实的世界。用在此处正确。C.“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此处形容“表演”,是错误的。D.“引人入胜”:引人进入美妙的境地。后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用在此处正确。【2022上海长宁一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的能力。此处所指人物是甄英莲。第一句:香菱(英莲)生在富康人家,是父母的掌上珠,自然是娇生惯养。父母拒绝癞和尚的要求,癞和尚说别看你现在宠他,总有一天他要离开你的。第二句:菱花暗指香菱,雪澌澌暗指薛潘。雪与薛音相近。第三句:香菱是在元宵佳节时被人拐走的。第四句:甄家整个败落于大火之中,被一把火烧得干净,最后甄老爷也出家了,自然是烟消云散了。故选A。【07《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2022·北京东城·二模】示例:“芙蓉”象征林黛玉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一样美丽、清高;“风露清愁”描绘的是黛玉高洁而忧郁的气质;“莫怨东风当自嗟”则暗示了黛玉的悲剧结局,她的清高和孤傲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只能自叹命薄。【解析】根据题目“《红楼梦》中的诗词、灯谜、花签等常以物喻人”可知,解读林黛玉得到的花签的喻意需要紧密联系林黛玉的个人形象。“芙蓉”即荷花,特点是出淤泥而不染,美丽、清高。芙蓉花象征着林黛玉美丽、清高的形象;“风露清愁”意思是风清露愁。风是清的,露珠像眼泪,有愁之意,以景物的描写,烘托出人物的伤感内心。结合作品,“风露清愁”描绘的是林黛玉伤感的内心,如清风般高洁、亦如露珠般忧郁的气质。“莫怨东风当自嗟”,不必怨天尤人,原应自己叹息!结合林黛玉的命运可知,此诗暗示了黛玉悲剧的结局,且造成悲剧的原因与黛玉个人的性格是分不开的,黛玉的清高与孤傲为当时社会所不容,只能自叹命薄。【2022·北京东城·二模】示例:宝钗是一个恪守封建道德规范的女子,在她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读书不是为了写诗作赋,而是为了持家和相夫教子。她曾劝诫林黛玉说女孩子不认字倒好,只应该做些针线纺织等,后来湘云来了和香菱讨论作诗,宝钗也嘲笑她们说她们不守本分没有女孩子的样子。由此可见宝钗是出于封建时代的价值观念而对香菱学诗显得不热心。【解析】宝钗不赞成香菱学作诗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宝钗思想性格特点;二是宝钗对学诗的看法。结合作品《红楼梦》,可知薛宝钗是一个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和自觉的执行者,她恪守封建道德规范,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宝钗在第六十四回“幽淑女悲题五美吟”曾道:“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宝钗不赞成香菱学作诗的根本原因是其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影响,认为女子当持家与相夫教子。题目要求结合作品其他情节,宝钗曾多次劝说黛玉女孩子不认字倒好,只应该做些针线纺织等。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方解疑癖”中宝钗曾对黛玉说,“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

¥8/¥4VIP会员价

优惠:VIP会员免费下载,付费下载最高可省50%
注:已下载付费文档或VIP文档再次下载不会重复付费或扣除下载次数
购买VIP会员享超值特权
VIP专享免费下载,付费文档最高省50%
免费下载
付费折扣
身份标识
文档工具
限时7.4元/月购买VIP
全屏阅读
退出全屏
放大
缩小
扫码分享
扫一扫
手机阅读更方便
加入收藏
转PDF
付费下载 VIP免费下载

帮助
中心

联系
客服